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 » 西藏沙蜥

所属科目: 动物界 » 脊索动物门 » 双孔亚纲 » 蜥蜴目;LACERTILIA » 石龙子亚目 » 蜥蜴科 » 蜥蜴属 »

名字:西藏沙蜥
学名:Phrynocephalus theobaldi
人气:46
喜欢:0
评论:0
西藏沙蜥(学名:Phrynocephalus theobaldi ),是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。四肢短小,背和胸、腹鳞光滑无棱,无腋斑。第三、第四趾有弱栉。成蜥腹部常有大型黑斑。尾的腹面黄白色,无黑环。 西藏沙蜥是沙蜥属中的高寒种,营卵胎生繁殖。广泛地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,主要生活于3000-4800米或更高的高山荒漠环境。活动的频繁程度与气温有密切关系,常在草丛、石块间和灌丛中觅食,以小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。 西藏沙蜥已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。 西藏沙蜥体及四肢短小,头体长40-52毫米,尾长45-55毫米。头似倒 心脏形,长、宽大致相等,眼前部往上唇斜下,眼间凹陷。吻尖,鼻鳞2-3(4)枚,鼻孔朝向前上方,鼻间鳞3-4枚。头部背面的鳞片平滑而大,眶上鳞较小。鼻孔至眼前鳞之间有鳞2-3枚。上睫鳞除最后二、三枚外,前面诸鳞扁平,覆瓦状排列。上、下睑鳞与上唇鳞之间有纵列鳞3-4行。上唇鳞13(14)-16枚,下缘呈缺刻状。下唇鳞12-15枚。颊鳞大,由此至喉褶的一纵列鳞41-52枚。[1] 西藏沙蜥体平扁。背、腹之鳞光滑,无棱或突起的鳞丛。四肢短小,前肢贴体前伸仅拇指不超越吻端,指、爪均短,栉缘不发达,指长顺序4-3-2-5-1。后肢贴体前伸到达腋部、肩部或颞部,腿的背面被少数棱鳞,第三、第四趾外侧的栉缘不发达,内侧之栉更小,趾长顺序4-3-2-1-5,趾爪尖长。尾长为头体长的1.5倍以上,后部的背、腹面覆有弱棱鳞。背面灰色、浅棕色或浅蓝灰色,有2纵列浅色镶边的圆形黑斑,但也有背斑不显或为4纵列圆斑之蜥体。四肢和尾背也有同样的斑纹。腹面连同尾下黄白色,前胸有黑色小点,腹面有大型黑斑。尾梢腹面深黑色,但雌蜥腹面及尾梢的黑色较浅。幼蜥的纵列背斑不显,腹面全为黄白色。
图片: